网络广告风云暗涌 NCard富媒体亮剑江湖

2005-12-22

来源: http://home.donews.com/donews/article/8/88900.html
作者: xiey

2004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已达到19亿元,较2003年增长75.9%;2005年的网络广告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0亿元,较2004年增长42.1%;权威机构预测:2006年网络广告规模将达到60亿元,中国网络广告正在进入一个新的万马奔腾,群雄逐鹿的时代。2006年,对网络广告市场而言,必将上演一场广告争夺战的好戏。

第一幕:门户网站的“黄金时代”是否依在?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三大门户(新浪、搜狐、网易)牢牢占据的国内网络广告接近70%市场份额的时代将不复存在。虽然从2004年开始,门户网站开始从网络广告中获得丰厚的利润,其中更以新浪为代表达到5亿元人民币。但是,TOM、腾讯网在网络广告方面也开始表现出强势增长,根据最新统计显示:腾讯网2004年的网络广告收入已经接近网易的一半,成为互联网第四大网络广告提供商。

然而其中最大变数在于:网络广告联盟、搜索站点、web2.0网站和新型富媒体广告带给门户网站的冲击。

第二幕:网络广告联盟意欲破局

1998年10月,国内互联网诞生第一家广告联盟组织好耶。目前,国内广告联盟组织已经超过百家,经营额从几十万元到上千万元不等,已经成为门户网站之外又一网络广告军团。

虽然目前网络广告联盟在热门专业领域(如IT行业、汽车行业、网络服务、房地产)的影响力有限,但对于网络广告联盟而言,2006年是冲破障碍的最佳时机。

第三幕:搜索站点其势难挡

2006年,国内搜索市场将形成近10亿元的市场规模,作为网络广告又一分支,搜索已经显示出强大的实力。

在国内搜索市场上,百度占据接近50%的市场份额,Google、雅虎+3721两大搜索占据了40%左右市场,这三大家构成国内搜索市场的第一阵营。此外,国内几大门户也纷纷推出各自的搜索引擎,其中,搜狐的搜狗和新浪的爱问更是来势汹汹。虽然百度仍然是领先企业,但是雅虎和Google还未尽全力,国内三大门户网站又虎视眈眈,谁将撬走搜索市场最大的蛋糕很难预测。

第四幕:WEB2.0催生新型广告服务

《财经时报》报道:广告模式未来增长的空间还很大;新兴的web2.0公司正在不断创造新类型的广告形式,比如博客提供商推出的博客广告、以RSS信息聚合为载体的广告、分类广告网站等,其广告精确度也在不断提高,网络广告可能出现更大规模的爆发,其形态竞争也将更为激烈。

第五幕:富媒体广告旧瓶新酒 NCard富媒体亮剑江湖

富媒体广告的概念由来已久,以往大家仅仅认为富媒体广告不过是网络广告一种新的表现形式而已,并没有受到重视。

然而,随着网络基础建设的日新月异,富媒体广告逐渐摆脱了带宽的桎梏以后,正以全新的形式赢得大家的重视。

2003年互动通公司旗下的ICast产品走上前台,让国内用户体验到了富媒体广告的强视觉冲击力和交互性。

2005年,一种全新理念的富媒体广告迸入大家的眼球——NCard富媒体广告。

这种全新形式的富媒体广告服务不仅完整继承了富媒体广告在表现形式上全部优势,更结合了搜索引擎关键词技术和互联网寻址技术,让富媒体广告真正拥有了网络广告的核武器——用户群定位技术。

NCard富媒体广告将富媒体这种作为广告本身而言的强大优势和搜索定位技术相结合,让我们对网络广告的内涵有了全新的理解:网络媒体将不再停留在低层次的推广时代,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网络广告由此将正式成为全球广告市场的主角。在2006年,NCard富媒体这种新型网络广告服务必将得到市场的热捧……

对于2006年,中国网络广告有着太多的希望、变数和激情,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RAID磁盘阵列技术全面介绍

2005-07-08

RAID磁盘阵列技术简述

  在计算机发展的初期,“大容量”硬盘的价格还相当高,解决数据存储安全性问题的主要方法是使用磁带机等设备进行备份,这种方法虽然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但查阅和备份工作都
相当繁琐。1987年, Patterson、Gibson和Katz这三位工程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表了题为《A Case of 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廉价磁盘冗余阵列方案)》的论文,其基本思想就是将多只容量较小的、相对廉价的硬盘驱动器进行有机组合,使其性能超过一只昂贵的大硬盘。这一设计思想很快被接受,从此RAID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数据存储进入了更快速、更安全、更廉价的新时代。

  磁盘阵列对于个人电脑用户,还是比较陌生和神秘的。印象中的磁盘阵列似乎还停留在这样的场景中:在宽阔的大厅里,林立的磁盘柜,数名表情阴郁、早早谢顶的工程师徘徊在其中,不断从中抽出一块块沉重的硬盘,再插入一块块似乎更加沉重的硬盘……终于,随着大容量硬盘的价格不断降低,个人电脑的性能不断提升,IDE-RAID作为磁盘性能改善的最廉价解决方案,开始走入一般用户的计算机系统。

  一、RAID技术规范简介

  RAID技术主要包含RAID 0~RAID 7等数个规范,它们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常见的规范有如下几种:

  RAID 0:RAID 0连续以位或字节为单位分割数据,并行读/写于多个磁盘上,因此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率,但它没有数据冗余,因此并不能算是真正的RAID结构。RAID 0只是单纯地提高性能,并没有为数据的可靠性提供保证,而且其中的一个磁盘失效将影响到所有数据。因此,RAID 0不能应用于数据安全性要求高的场合。

  RAID 1:它是通过磁盘数据镜像实现数据冗余,在成对的独立磁盘上产生互 为备份的数据。当原始数据繁忙时,可直接从镜像拷贝中读取数据,因此RAID 1可以提高读取性能。RAID 1是磁盘阵列中单位成本最高的,但提供了很高的数据安全性和可用性。当一个磁盘失效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到镜像磁盘上读写,而不需要重组失效的数据。

  RAID 0+1: 也被称为RAID 10标准,实际是将RAID 0和RAID 1标准结合的产物,在连续地以位或字节为单位分割数据并且并行读/写多个磁盘的同时,为每一块磁盘作磁盘镜像进行冗余。它的优点是同时拥有RAID 0的超凡速度和RAID 1的数据高可靠性,但是CPU占用率同样也更高,而且磁盘的利用率比较低。

  RAID 2:将数据条块化地分布于不同的硬盘上,条块单位为位或字节,并使用称为“加重平均纠错码(海明码)”的编码技术来提供错误检查及恢复。这种编码技术需要多个磁盘存放检查及恢复信息,使得RAID 2技术实施更复杂,因此在商业环境中很少使用。

  RAID 3:它同RAID 2非常类似,都是将数据条块化分布于不同的硬盘上,区别在于RAID 3使用简单的奇偶校验,并用单块磁盘存放奇偶校验信息。如果一块磁盘失效,奇偶盘及其他数据盘可以重新产生数据;如果奇偶盘失效则不影响数据使用。RAID 3对于大量的连续数据可提供很好的传输率,但对于随机数据来说,奇偶盘会成为写操作的瓶颈。

  RAID 4:RAID 4同样也将数据条块化并分布于不同的磁盘上,但条块单位为块或记录。RAID 4使用一块磁盘作为奇偶校验盘,每次写操作都需要访问奇偶盘,这时奇偶校验盘会成为写操作的瓶颈,因此RAID 4在商业环境中也很少使用。

  RAID 5:RAID 5不单独指定的奇偶盘,而是在所有磁盘上交叉地存取数据及奇偶校验信息。在RAID 5上,读/写指针可同时对阵列设备进行操作,提供了更高的数据流量。RAID 5更适合于小数据块和随机读写的数据。RAID 3与RAID 5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在于RAID 3每进行一次数据传输就需涉及到所有的阵列盘;而对于RAID 5来说,大部分数据传输只对一块磁盘操作,并可进行并行操作。在RAID 5中有“写损失”,即每一次写操作将产生四个实际的读/写操作,其中两次读旧的数据及奇偶信息,两次写新的数据及奇偶信息。

  RAID 6:与RAID 5相比,RAID 6增加了第二个独立的奇偶校验信息块。两个独立的奇偶系统使用不同的算法,数据的可靠性非常高,即使两块磁盘同时失效也不会影响数据的使用。但RAID 6需要分配给奇偶校验信息更大的磁盘空间,相对于RAID 5有更大的“写损失”,因此“写性能”非常差。较差的性能和复杂的实施方式使得RAID 6很少得到实际应用。

  RAID 7:这是一种新的RAID标准,其自身带有智能化实时操作系统和用于存储管理的软件工具,可完全独立于主机运行,不占用主机CPU资源。RAID 7可以看作是一种存储计算机(Storage Computer),它与其他RAID标准有明显区别。除了以上的各种标准(如表1),我们可以如RAID 0+1那样结合多种RAID规范来构筑所需的RAID阵列,例如RAID 5+3(RAID 53)就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阵列形式。用户一般可以通过灵活配置磁盘阵列来获得更加符合其要求的磁盘存储系统。

  开始时RAID方案主要针对SCSI硬盘系统,系统成本比较昂贵。1993年,HighPoint公司推出了第一款IDE-RAID控制芯片,能够利用相对廉价的IDE硬盘来组建RAID系统,从而大
大降低了RAID的“门槛”。从此,个人用户也开始关注这项技术,因为硬盘是现代个人计算机中发展最为“缓慢”和最缺少安全性的设备,而用户存储在其中的数据却常常远超计算机的本身价格。在花费相对较少的情况下,RAID技术可以使个人用户也享受到成倍的磁盘速度提升和更高的数据安全性,现在个人电脑市场上的IDE-RAID控制芯片主要出自HighPoint和Promise公司,此外还有一部分来自AMI公司(如表2)。

  面向个人用户的IDE-RAID芯片一般只提供了RAID 0、RAID 1和RAID 0+1(RAID 10)等RAID规范的支持,虽然它们在技术上无法与商用系统相提并论,但是对普通用户来说其提供的速度提升和安全保证已经足够了。随着硬盘接口传输率的不断提高,IDE-RAID芯片也不断地更新换代,芯片市场上的主流芯片已经全部支持ATA 100标准,而HighPoint公司新推出的HPT 372芯片和Promise最新的PDC20276芯片,甚至已经可以支持ATA 133标准的IDE硬盘。在主板厂商竞争加剧、个人电脑用户要求逐渐提高的今天,在主板上板载RAID芯片的厂商已经不在少数,用户完全可以不用购置RAID卡,直接组建自己的磁盘阵列,感受磁盘狂飙的速度。

  二.通过硬件控制芯片实现IDE RAID的方法

  在RAID家族里,RAID 0和RAID 1在个人电脑上应用最广泛,毕竟愿意使用4块甚至更多的硬盘来构筑RAID 0+1或其他硬盘阵列的个人用户少之又少,因此我们在这里仅就这两种RAID方式进行讲解。我们选择支持IDE-RAID功能的升技KT7A-R AID主板,一步一步向大家介绍IDE-RAID的安装。升技KT7A-RAID集成的是HighPoint 370芯片,支持RAID 0、1、0+1。

  做RAID自然少不了硬盘,RAID 0和RAID 1对磁盘的要求不一样,RAID 1(Mirror)磁盘镜像一般要求两块(或多块)硬盘容量一致,而RAID 0(Striping)磁盘一般没有这个要求,当然,选用容量相似性能相近甚至完全一样的硬盘比较理想。为了方便测试,我们选用两块60GB的希捷酷鱼Ⅳ硬盘(Barracuda ATA Ⅳ、编号ST360021A)。系统选用Duron 750MHz的CPU,2×128MB樵风金条SDRAM,耕升GeForce2 Pro显卡,应该说是比较普通的配置,我们也希望借此了解构建RAID所需的系统要求。 1.RAID 0的创建

  第一步

  首先要备份好硬盘中的数据。很多用户都没有重视备份这一工作,特别是一些比较粗心的个人用户。创建RAID对数据而言是一项比较危险的操作,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毁掉整块硬盘的数据,我们首先介绍的RAID 0更是这种情况,在创建RAID 0时,所有阵列中磁盘上的数据都将被抹去,包括硬盘分区表在内。因此要先准备好一张带Fdisk与Format命令的Windows 98启动盘,这也是这一步要注意的重要事项。

  第二步

  将两块硬盘的跳线设置为Master,分别接上升技KT7A-RAID的IDE3、IDE4口(它们由主板上的HighPoint370芯片控制)。由于RAID 0会重建两块硬盘的分区表,我们就无需考虑硬盘连接的顺序(下文中我们会看到在创建RAID 1时这个顺序很重要)。

  第三步

  对BIOS进行设置,打开ATA RAID CONTROLLER。我们在升技KT7A-RAID主板的BIOS中进入INTEGRATED PERIPHERALS选项并开启ATA100 RAID IDE CONTROLLER。升技建议将开机顺序全部改为ATA 100 RAID,实际我们发现这在系统安装过程中并不可行,难道没有分区的硬盘可以启动吗?因此我们仍然设置软驱作为首选项。

  第四步

  接下来的设置步骤是创建RAID 0的核心内容,我们以图解方式向大家详细介绍:

   1.系统BIOS设置完成以后重启电脑,开机检测时将不会再报告发现硬盘。
   2.磁盘的管理将由HighPoint 370芯片接管。
   3.下面是非常关键的HighPoint 370 BIOS设置,在HighPoint 370磁盘扫描界面同时按下“Ctrl”和“H”。
   4.进入HighPoint 370 BIOS设置界面后第一个要做的工作就是选择“Create RAID”创建RAID。
   5.在“Array Mode(阵列模式)”中进行RAID模式选择,这里能够看到RAID 0、RAID 1、RAID 0+1和Span的选项,在此我们选择了RAID 0项。
   6.RAID模式选择完成会自动退出到上一级菜单进行“Disk Drives(磁盘驱动器)”选择,一般来说直接回车就行了。
   7.下一项设置是条带单位大小,缺省值为64kB,没有特殊要求可以不予理睬。8.接着是“Start Create(开始创建)”的选项,在你按下“Y”之前,请认真想想是否还有重要的数据留在硬盘上,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一旦开始创建RAID,硬盘上的所有数据都会被清除。
   9.创建完成以后是指定BOOT启动盘,任选一个吧。

   按“Esc”键退出,当然少不了按下“Y”来确认一下。

   HighPoint 370 BIOS没有提供类似“Exit Without Save”的功能,修改设置后是不可逆转的

  第五步

  再次重启电脑以后,我们就可以在屏幕上看到“Striping(RAID 0)for Array #0”字样了。插入先前制作的启动盘,启动DOS。打开Fdisk程序,咦?怎么就一个硬盘可见?是的,RAID阵列已经整个被看作了一块硬盘,对于操作系统而言,RAID完全透明,我们大可不必费心RAID磁盘的管理,这些都由控制芯片完成。接下来按照普通单硬盘方法进行分区,你会发现“这个”硬盘的容量“变”大了,仔细算算,对,总容量就是两块硬盘相加的容量!我们可以把RAID 0的读写比喻成拉链,它把数据分开在两个硬盘上,读取数据会变得更快,而且不会浪费磁盘空间。在分区和格式化后千万别忘了激活主分区。

  第六步

  选择操作系统让我们颇费周折,HighPoint370芯片提供对Windows98/NT/2000/XP的驱动支持,考虑到使RAID功能面向的是相对高级的用户,所以我们选择了对新硬件支持更好的Windows XP Professional英文版(采用英文版系统主要是为了方便后面的Winbench测试,大家自己使用RAID完全可以用中文版的操作系统),Windows 2000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硬件支持方面显然不如Windows XP Professional。

  第七步

  对于采用RAID的电脑,操作系统的安装和普通情况下不一样,让我们看看图示,这是在Windows XP完成第一步“文件复制”重启以后出现的画面,安装程序会以英文提示“按下F6安装SCSI设备或RAID磁盘”,这一过程很短,而且用户往往会忽视屏幕下方的提示。

  按下F6后出现安装选择,选择“S”将安装RAID控制芯片驱动,选择“Enter”则不安装。

  按下“S”键会提示插入RAID芯片驱动盘。

  键入回车,安装程序自动搜索驱动盘上的程序,选择“WinXP”那一个并回车。

  如果所提供的版本和Windows XP Profesional内置的驱动版本不一致,安装程序会给出提示让用户进行选择。

  按下“S”会安装软盘所提供的而按下“Enter”则安装Windows XP Professional

  自带的驱动。按下“S”后又需要确认,这次是按“Enter”(这个……确认太多了,呵呵)。接下来是正常的系统安装,和普通安装没有任何区别。

  RAID 0的安装设置我们就介绍到这里,下面我们会谈谈RAID 1的安装。与RAID 0相比,RAID 1的安装过程要简单许多,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不具破坏性。

2.RAID 1的创建

  虽然在原理上和RAID 0完全不一样,但RAID 1的安装设置过程却与RAID 0相差不多,主要区别在于HighPoint 370 BIOS里的设置。为了避免
重复,我们只向大家重点介绍这部分设置:

  进入HighPoint 370 BIOS后选择“Create RAID”进行创建:

   1.在“Array Mode”上点击回车,在RAID模式选择中选择第二项“Mirror(RAID 1)for Data Security(为数据源盘创建镜像)”。
   2.接着是源盘的选择,我们再次提醒用户:务必小心,不要选错。
   3.然后是目标盘的选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镜像盘或备份盘。
   4.然后开始创建。
   5.创建完成以后BIOS会提示进行镜像的制作,这一过程相当漫长。
   6.我们用了大约45分钟才完成60GB的镜像制作,至此RAID 1创建完成。RAID 1会将主盘的数据复制到镜像盘,因此在构建RAID 1时需要特别小心,千万不要把主盘和镜像盘弄混,否则结果将是悲剧性的。RAID 1既可在两块无数据的硬盘上创建,也能够在一块已经安装操作系统的硬盘上添加,比RAID 0方便多了(除了漫长的镜像制作过程)。创建完成以后我们试着将其中一块硬盘拔下,HighPoint370 BIOS给出了警告,按下“Esc”,另一块硬盘承担起了源盘的重任,所有数据完好无损。

  对于在一块已经安装操作系统的硬盘上添加RAID 1,我们建议的步骤是:打开BIOS中的控制芯片→启动操作系统安装HighPoint 370驱动→关机将源盘和镜像盘接在IDE3、4口→进入HighPoint 370 BIOS设置RAID 1(步骤见上文介绍)→重启系统完成创建。

  我们对两种RAID进行了简单的测试,虽然RAID 0的测试成绩让人有些不解,但是实际使用中仍然感觉比单硬盘快了很多,特别是Windows XP Professional的启动异常迅速,进度条一闪而过。至于传输率曲线出现不稳定的情况,我们估计和平台选择有一些关系,毕竟集成芯片在进行这种高数据吞吐量的工作时非常容易被干扰。不过即使是这样,我们也看到RAID 0系统的数据传输率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一度接近60MB/s。与RAID 0相比,RAID 1系统的性能虽然相对单磁盘系统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善,但测试中我们发现RAID 1的工作曲线显得非常稳定,很少出现波动的情况。再看看Winbench99 2.0中的磁盘测试成绩,一目了然。

  对用户和操作系统而言,RAID 0和1是透明不影响任何操作的,我们就像使用一块硬盘一样。

  三、用软件方法实现RAID

  除了使用RAID卡或者主板所带的芯片实现磁盘阵列外,我们在一些操作系统中可以直接利用软件方式实现RAID功能,例如Windows 2000/XP中就内置了RAID功能。

  在了解Windows 2000/XP的软件RAID功能之前,我们首先来看看Windows 2000中的一项功能——动态磁盘管理。

  动态磁盘与基本磁盘相比,不再采用以前的分区方式,而是叫卷集,它的作用其实和分区相一致,但是具有以下区别:

  1.可以任意更改磁盘容量
  动态磁盘在不重新启动计算机的情况下可更改磁盘容量大小,而且不会丢失数据,而基本磁盘如果要改变分区容量就会丢失全部数据(当然也有一些特殊的磁盘工具软件可以改变分区而不会破坏数据,如PQMagic等)。
  2.磁盘空间的限制
  动态磁盘可被扩展到磁盘中不连续的磁盘空间,还可以创建跨磁盘的卷集,将几个磁盘合为一个大卷集。而基本磁盘的分区必须是同一磁盘上的连续空间,分区的最大容量当然也就是磁盘的容量。
  3.卷集或分区个数
  动态磁盘在一个磁盘上可创建的卷集个数没有限制,相对的基本磁盘在一个磁盘上最多只能分4个区,而且使用DOS或Windows 9X时只能分一个主分区和扩展分区。

  *这里一定要注意,动态磁盘只能在Windows NT/2000/XP系统中使用,其他的操作系统无法识别动态磁盘。

  因为大部分用户的磁盘都是基本磁盘类型,为了使用软件RAID功能,我们必须将其转换为动态磁盘: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磁盘管理,在查看菜单中将其中的一个窗口切换为磁盘列表。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右键菜单将选择磁盘转换为动态磁盘。

  在划分动态卷时会可以看到这样几个类型的动态卷。

  1.简单卷:包含单一磁盘上的磁盘空间,和分区功能一样。
  (当系统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态磁盘并且两个磁盘上都有未分配的空间时,我们能够选择如下的两种分卷方式)2.跨区卷:跨区卷将来自多个磁盘的未分配空间合并到一个逻辑卷中。
  3.带区卷:组合多个(2到32个)磁盘上的未分配空间到一个卷。
  (如果如上所述系统中的两个动态磁盘容量一致时,我们会看到另一个分区方式)
  4.镜像卷:单一卷两份相同的拷贝,每一份在一个硬盘上。即我们常说的RAID 1。
  当我们拥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动态磁盘时,我们就可以使用更加复杂的RAID方式——RAID 5,此时在分卷界面中会出现新的分卷形式。
  5.RAID 5卷:相当于带奇偶校验的带区卷,即RAID 5方式。
  对于大部分的个人电脑用户来说,构建RAID 0是最经济实用的阵列形式,因此我们在这里仅就软件RAID 0的构建进行讲解:
  要在Windows 2000/XP中使用软件RAID 0,首先必须将准备纳入阵列的磁盘转换为上文所述的动态磁盘(这里要注意的是,Windows 2000/XP的默认磁盘管理界面中不能转换基本磁盘和动态磁盘,请参考上文中的描述),我们在这里尝试使用分区的条带化,这也正是软件RAID和使用RAID芯片构建磁盘阵列的区别。我们选取了一个29GB的分区进行划分带区卷,在划分带区卷区时,系统会要求一个对应的分区,也就是说这时其他的动态磁盘上必须要有同样29GB或更大的未分配空间,带区卷分配完成后,两个同样大小的分卷将被系统合并,此时我们的格式化等操作也是同时在两个磁盘上进行。

  在构建RAID 0完成后,我们决定测试其硬盘传输率以确定这种软件RAID对性能的提升程度,我们构建软件RAID的平台和前文中的硬件RAID平台并不相同,为了保证CPU的性能以确保我们软件RAID的实现,我们采用了较高端的系统:Athlon XP 1700+,三星 256MB DDR内存,华硕A7V266-E主板,由于软件RAID对硬盘规格的要求比较低,所以硬盘系统我们选用了不同规格的硬盘,希捷酷鱼Ⅳ 60GB和西部数据1200BB 120GB两块硬盘。

  在传输曲线的后半段,我们很清楚地看到软件RAID 0的硬盘传输率达到了60MB/s,完全超越了阵列中任意一个硬盘的传输率,RAID 0的优势开始体现出来。对于追求高性能的用户来说,这应该是他们梦寐以求的。

  这里应该说明的是,在Linux环境下,我们同样可以利用Raidtools工具来实现软件RAID功能。这个工具可以制作软RAID 0、RAID 1、RAID 4、RAID 5等多种磁盘阵列。在使用Raidtools之前,首先要确定目前正在使用的Linux核心是否支持Md。如果你正在使用的核心是2.0.X,并且不是自己编译过,大多数情况下支持软RAID。如果不能确定,则需要自己编译核心。

  虽然RAID功能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好的速度体验和数据安全性,但是应该指出的是,现在市面上的大部分廉价IDE-RAID解决方案本质上仍然是“半软”的RAID,只是将RAID控制信息集成在RAID芯片当中,因此其CPU占用率比较大,而且性能并不是非常稳定。这也是在高端系统中软件RAID 0的性能有时可以超过“硬件”RAID 0方案的原因。

  对于用户来说,高性能的IDE-RAID存储系统,或者需要比较强劲的CPU运算能力,或者需要比较昂贵的RAID卡,因此,磁盘阵列仍然应该算是比较高端的应用。不过对于初级用户来说,使用简单而廉价的磁盘阵列来提高计算机数据的可用性或提升一下存储速度也是相当不错的选择,当然其性能还远不能和高端系统相比。

  总之,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RAID架构出现在市场上,尤其是在中低端市场上,越来越普及的廉价IDE-RAID方案与硬盘价格的不断下降互相照应,似乎也在预示着未来个人数据存储的发展趋势,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HighPoint 370 BIOS没有提供类似“Exit Without Save”的功能,修改设置后是不可逆转的.

http://www.ccw.com.cn/server/jssc/htm2005/20050520_14RU3.htm

雀巢?雀巢!雀巢?!

2005-06-30

那天在超市购买咖啡,发现我一向喜欢的雀巢速融咖啡没有了。一点都没有!

赫然想起网上已经吵的沸沸扬扬的雀巢奶粉碘超标的问题,于是就转过去看了看奶粉的货架,果然,雀巢奶粉也一个都没有了。

是不是雀巢的产品都被“召回”了哦,我可怜的雀巢啊~~

“雀巢是国家免检产品,如果不是工商部门去检测,谁会怀疑到免检产品也会出问题?”

想到这个我又记起娃哈哈矿泉水好像也贴了一个“免检”的标签,可是我也曾经多次买过假冒的娃哈哈矿泉水(那个塑料瓶软绵绵的)。

免检这个荣誉是不是还有市场需要呢?免检的产品是不是就是绝对安全可靠呢?荣誉可以授予,质量还得保证!

转一则关于“雀巢”的新闻

新华网北京6月14日专电(记者葛素表、刘菊花)6月12日北京一些媒体刊登了由雀巢公司提供的消息:《雀巢更换市场上金牌成长3+奶粉》。乍看起来这是一个好消息,在经历了20多天的“艰苦斗争”后,中国消费者离雀巢问题产品的“召回”似乎更近了一步。

然而,当天随后传出的消息对中国消费者来说却是“雪上加霜”:雀巢同样产品的另一个批次碘超标奶粉在云南昆明被发现,“20050120”批次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每百克碘超标49微克,超标问题比浙江的“20040921”批次更为严重。

雀巢还在找“替罪羊”

雀巢技术总监顾德对媒体介绍说,金牌成长3+奶粉加工过程中,工厂会在原料奶中添加一定量的配方粉,这种配方粉就包含了一定量的碘,如果原料奶本身含碘量偏高,那么在添加配方粉后就会造成碘超标。

买过雀巢婴儿奶粉的人都知道,其精美的包装上五颜六色的卡通图案让人感觉到雀巢的“人性化”,其高价位更让中国消费者感觉其“高品质”,然而这位技术总监的解释让“味道好极了”的雀巢顿时“索然无味”。这么大的跨国公司,竟然对奶粉中的“碘含量”做出如此弹性的检测,到现在了还把问题归于“原料奶碘波动”,其诚意何在?

“消费者有权不选择你的产品”

“雀巢到现在还不提召回,这是不尊重中国消费者。”北京市汇佳律师事务所邱宝昌律师认为,虽然和中国消费者搞迂回战术,但雀巢的两个责任是不可逃避的。

一是违法经营付出的成本。雀巢问题奶粉从最初被发现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了,在媒体和有关部门的推动下,雀巢一会儿说产品是“安全”的,一会儿说只换不退,一会儿又说要更换所有金牌成长3+奶粉……。出了问题之后,雀巢不是主动承认错误,主动召回产品,而是抱着侥幸心理四处“灭火”。“到最后,雀巢不仅要退产品,而且还有可能被消费者告上法庭。”邱宝昌说。

二是信用缺失,这个代价是无形的。邱宝昌认为,一个企业要发展,对消费者的诚信是非常重要的,雀巢公司在问题发生后,不是主动对问题产品进行处理,而是把精力放在“对付”消费者身上,散发“新闻稿”,跑政府部门“公关”,和新闻单位拉拢关系等等。“雀巢忽视了企业最基本的服务对象--消费者,你不尊重中国的消费者,消费者也有权利不选择你的产品!从长远看,雀巢将失去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还有多少“问题雀巢”

“雀巢是国家免检产品,如果不是工商部门去检测,谁会怀疑到免检产品也会出问题?”邱宝昌担心地对记者说,由于免检的“漏洞”,让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堂而皇之地进入市场,“现在浙江、云南检测出来了,其他地区的雀巢奶粉有没有问题,其他批次的雀巢奶粉有没有问题,谁敢保证?”

雀巢的所谓“检测”让人不得不有这种担心。天津的雀巢亚洲质量保证中心在明知原料奶可能存在碘含量波动的情况下,在出厂前没有对碘含量进行必要的检测,而是将碘、维生素A、锌等列入“监测指标”。“质量保证中心”竟然将人命关天的“碘”列为可检可不检的“监测指标”,这能叫“质量保证中心”吗?令人不解的是,在这样的“监测”背景下,雀巢还对外说“所有产品都要检测碘含量,要增加碘含量的检测次数”,其“保证”可信吗?

转自:新华网财经频道

评论:关于blog商业化的三点看法

2005-06-30

王建硕

  blog一千多天,经历了周围没有一个人知道blog,到blog火热的过程。对于blog的商业化这个热门话题,总想说几句,却又怕失之浅薄,一直没有动手。不过前一段在和《每日经济新闻》优秀的实习记者朱琳聊起来,无意间说出三点看法,觉得还是可以贴出来供大家指正的。

  声明:在阅读完全文前,先不要得出结论:我对blog没有信心。更准确的说法是,我对三年后的blog充满信心。

  观点一:不要混淆文化的热点和商业的热点

  关于blog和传统的方式的不同,它的好处,它带来的变革等等,这些是blog现在热的原因。但这是在文化,或者是意识形态方面的热点,还不是商业上的热点。比照Internet的历史,从70年代末的雏形,到1991年开始的商业应用,再到1994年底的商业上的成功,过了很多年。blog不见得要同样的时间,但也决不是3,4年就可以的。

  很多东东,尤其是对大众产生影响的东东,文化先行,导致普及,再到有商业模式,这是常走的路。媒体和引领潮流的人总在追求新的东西,当一件东西在文化领域不是以新锐的形象出现的时候,而是作为常识的时候,就是商业应用开始的好时机。很久没有人跑过来兴奋和憧憬向我讲一种神奇的叫HTML的语言,可以让人方便的发布信息,还有一种叫做HTTP的东东,可以让人方便的看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文档了。这个时候,就是互联网取得巨大商业成功的时候。

  观点二:不要混淆blogger的数量和严肃的blogger的数量

  现在被广泛引述的中国blogger的数量是3百万。我们无从查证这个数据。“如果其中1%的人愿意付费,那已经是3万了。每个人每月付5块钱,那也是15万了。”BSP对VC说。“像你这样的blogger,每个月付5块钱,你在乎吗?”他问我。

  而事实是,这三百万blogger中,总共写过超过3篇的有多少?估计只有一半吧。试一下,发一篇,知道什么是blog了,就结束的大有人在。其中,写超过15篇的有多少?其中每周有更新的又占其中的多少?我估计全国可能是几万的数量级。中国坚持写blog一年的有多少?2年的呢?所以,当看个体的时候,觉得严肃的blogger愿意付钱,而算总数的时候,又拿来3百万的数字,这不见得会得出正确的结论。(以上的数据,纯属猜测,示例而已)

  如果过了一到两年,当每周有更新的blogger的数量真的达到了50万,那时的blog有时完全不同的场景。

  观点三:不要混淆BSP(Blog Service Provider)的商业模式和blog的商业模式

  当严肃的blogger达到50万的时候,围绕blogger的商业模式就会像现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一样,让人眼花缭乱。这些人可以讲课吧?有人会来组织,并代理收费。这些人要出书吧?有书商会出书,有电视台会来搞节目。这些人要备份吧?有人会来做。这些人的方方面面,稀奇古怪的需求,就会生出商业模式出来。虽然BSP是第一种商业模式,但它远不是Blog商业模式的全部。

  当Internet刚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以为Internet的唯一模式就是互联网接入。AOL,MSN都在抢这个市场,中国互联网的开创者瀛海威也从接入做起。就像那时的人想象不到现在网上拍卖也会赚钱,做网站会赚钱,连实名也会赚钱一样,我们现在也很难想出太多的模式。这些,都不是刚刚开始的时候就想得好的。所以,BSP先行,还会有更多的模式出来。

  结论:坚持

  所以,互联网的神奇所在就是,坚持是网站成功的关键。当文化上热,尝试的多,实际用的少,并且没有明确的模式的时候,你就要进入。不但要进入,而且要做好等三年的准备(包括心理的和资金的准备)。如果这时不进入这个市场,等到三年后,市场成熟了,已经坚持三年的公司会在那里享受这个市场了。互联网不是股票,盈利的迹象早,好东西大家都看得到,所以聪明不是全部,坚持才更重要。

  注一:这两天Andreas又到了上海,他说道:第一代互联网就是一堆计算机,用线连起来,并说着相同的语言。第二代,有统一的表现形式。而第三代,用户成了内容的创造者。有趣的概括。

  注二:Wendy的MSN Messenger 显示名改为:“人的快乐有四种:呼吸新鲜的空气,被人爱着,放弃野心,创造”。有道理。

  注三:客齐集的短消息服务已经做好,还没有发布。发信息到152838(移动)或者952838(联通)发布需求信息。这个是免费的,只要付一毛的短消息费。包月的客齐集精彩商务套餐也调试结束。我们和东方网合作,发短消息swyy到1528订阅。套餐包括每月两条的《I时代》上的广告,还有短消息通知,比如合租情报等,还有客齐集客户服务中心提供的客户代表用电话,QQ,MSN Mesenger人对人的服务。25块钱每个月。注意:服务以最终推出的版本为主,这里不作为产品描述,也不提供任何承诺或保证。:-) 大家可以帮我出出主意。

  注四:和团队的李佳,泰琳,登甲等讨论了客齐集的文化,隆重推出这个口号:“网络-同城-生活”我们希望它能承载我们的本地化(将来细到小区,楼宇)以及围绕生活的类目的特点。我还是很喜欢的,大家觉得呢?

  注五:晚上和来上海的刘韧老大聊天,他也是认可我讲团队透明化的想法,我希望把客齐集的真实的想法透明的给我们的用户看,有些东西可能会成功,可能会失败,但过程是最有趣的。比如我对7月中旬客齐集在超市里面试点的“客齐集生活卡”就抱有很大的希望,希望大家捧场。刘老大欣然同意我公开他和keso身着客齐集T-Shirt的照片。天呢。我们的广告都做到他们的身上去了。哈哈。刘老大还是鼓励做正确的事,不要急功近利,以长远的眼光做事情。很受用的。

转自:新浪互联网栏目

广告效果研究

2005-05-14

  广告是一种商品,广告执行情况监测的目的之一,就是确认广告客户所购买的资源是否有效地传递了商品信息,从而对一直困扰广告主的诸多问题,如哪种类型的广告传递最有力?如何才能削弱竞争者广告的说服效果?消费者通常能记住一则广告的多少内容?哪些方法可以以更低的成本传递相同的广告信息等等,作出科学的解释。

什么是AET?

AET(advertising effectiveness test)是广告效果研究的简称。所谓广告效果,是企业通过媒体传播广告之后,目标消费群受到的影响。广告效果研究对于企业开发成功的广告、有效运用广告费,提升产品/品牌形象,拉动销售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SMR在多年丰富的市场研究、媒介研究、广告研究的基础上,吸收国外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同时结合国内企业的现状和需求,开发出专业针对企业广告效果研究的AET研究模型。在对涉及电信、耐用消费品、快速消费品、保健品/药品等多个领域企业广告的实际研究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AET测试的三个层面

从广告效果的形成过程来看,广告效果可以划分为广告认知效果、广告心理效果和广告销售效果三个层面。这是因为,广告对销售的拉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消费者的认知、理解、购买逐步实现的。尽管企业关注最多的可能是广告的销售效果,但是缺少了对其他两个阶段的研究,广告的销售效果也是很难实现的。

market22.gif

AET测试的四个阶段

AET模型对广告的调查是全面的和延续的,贯穿了广告从策划到执行的整个过程。具体的测试阶段和评估指标如下:

1、广告事前测试

目标群体、产品定位;
市场趋势、市场环境、竞争状况;
媒体目标、媒体选择;
…………

2、广告事中测试

广告的知名度、回忆度、理解度、接受度、美誉度……;
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
广告的目标群体的行为特征;
…………

3、广告事后测试

与预设广告目标的差异;
AEI广告效果指数;
销售/市场占有率;
…………

4、广告追踪测试

广告创意的发展;
媒体投放研究,视听率、接触度、接触频率、每千人成本(CPM);
媒体组合效果;
…………

http://www.seer.net.cn/shownews.asp?id=235

互联网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互联网业三大预测

2005-05-13

  在2004年,连那些曾经为互联网伤透心的失败者,也开始露出笑脸来了。因为在他们看来,不管是当初自己梦想到的,还是不敢梦想的,现在都已经或正在实现。不过,在这次网络世界大战开始后,他们也许永远只能做参与者而不可能成为统治者了。因为,这次的游戏规则变了。

  战略:低成本永远是网络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不论是电子邮箱还是Skype,或是网络书店和网络通信,他们惟一的相同点就是比线下业务更具有价格竞争力。很难想象,如果网络书店出售的书比传统书店的还贵,会有多少人在网上购书。

  但我们仍能看到不少网络业务一直都不成功。最典型的是财经资讯网站,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找到一个可以产生持久且大规模收益的模式。笔者觉得其根本原因在于,通过财经网站并没有降低用户享用同等服务所必须的成本,反而使用户在获得海量信息之后失去了方向。

  这种现象不仅仅发生在财经类网站上,在博客、BBS这类的网站里,也同样存在。因为没有一个人真正需要海量信息,如果找不到个性化的信息,网络的低成本优势将荡然无存,这种网络服务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盈利模式:违反规律的盈利模式将被颠覆

  即使在眼下的互联网世界里,仍有不少盈利模式背离了经济规律。最典型的例子是在线人力资源服务。几乎所有的人才网站都是通过向提供职位的企业收钱来获利的。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来分析,中介服务的收益应该来自供不应求市场中的求方。

  但是分析网络人力资源服务就不是这样了。目前,绝大部分的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状况,所以也才有近些年招聘大会经常被挤爆的局面。但招聘网站为什么会向企业收钱呢,答案仅仅是因为那样更容易收到钱。而这样做的一个结果就是,很多招聘网站宣称自己每天都能提供10万量级的职位,但很多看到这些信息的网民并没有因此找到合适的工作。原因是招聘网站成了招聘主(实际上等同于广告主)的广告集散地,而应聘者需要的永远是真实信息。如果他们对招聘网站的价值判断完全失去信心时,也就是招聘网站盈利模式被颠覆之时。

  市场:只有细分市场才有机会

  小到只做中国地址搜索的3721,大到全球最大的拍卖网站eBay,所有的网络人感受到了细分市场的魅力。但在未来的互联网上,也许这样“小而美”的自由空间会越来越少,少到迈出一小步,就会碰到微软、雅虎这样的寡头。这是个好事吗?不。因为一家连大规模盈利从何而来都不知道的网站要去跟手头有上亿美元级现金的门户网站比拼时,你能猜出这个游戏的结果是什么吗?

  所以,现在仍在想着做eBay的人,就很难了。因为你的对手不光是eBay,还有雅虎、MSN。不过,如果只想做3721这样的东西,也许还有些机会。因为在这样的生意里,能明确地看到国界的影响力。MSN、搜索,甚至B2B、B2C,都已经超越国界了。

  出处:数字商业时代

Google拟开发企业版Blogger 整合Gmail功能

2005-05-12

  天极网5月12日消息 近日,据Google公司的一名主管透露,公司正在考虑对Blogger Web服务进行全面的升级,其中包括图像上传和公司的电子邮件软件Gmail进行整合。

  Google公司负责Blogger业务的高级专家Biz Stone称,公司还在考虑开发企业版本的Blogger工具,使用户有限地接入那些由私人团队建立的Blog。这名专家称,尽管目前的Blogger允许用户通过电子邮件程序公布文本和图像信息,Google公司是想实现Blogger和Gmail的紧密结合。

  他指出:“许多用户对电子邮件十分熟悉,我们认为,如果能给Blogger更多的功能,用户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做更多事,这将是非常有益的事。对我们来说,用户在Blogger上发布信息并非是最为重要的,如果Blogger的兼容性更好一些,它的功能会更强大。”

  同时,Google公司也在考虑增强Blogger功能,使用户在Blogger界面上能上传其图像。目前,用户可以通过电邮或是其它的间接方法上传图像到Blogger。此外,Google正在考虑开发企业版本的Blogger,这种版本的Blogger专门为工作场所量身定制,个人用户无法使用。

  用户可以通过第三方的软件或是服务通过口令保护自己的Blogger,但目前用户尚无法通过内部方法限制用户接入的Blogger。而Google正在对此进行研究,要在Blogger上增加本地隐私功能,比如用户可建立私人团队,以确定阅读Blog的用户范围。

  同时,Blogger还解决了今年3月份存在的一些服务问题,其中包括反应时间过慢等问题。Stone表示:“Google在解决这一问题上花了很多的时间,目前约有95%的用户对其表现感到满意。我们还在对其余的问题进行解决。”上周,Google推出了最新的Blogger版本Blogger Mobile,它允许用户建立新的Blog并可以将内容发到移动设备上。

  使用电子邮件,用户可以从移动设备向Blogger发送信息,这处过程要求用户必须有一个Blog和进行相关的参数选择。而Blogger Mobile则简化了这一程序,Stone指出:“我们的Blogger就是要不断完善,为特别的用户提供特定的服务。”

博客:离成为媒体有多远

2005-05-11

  霜天和200万个“霜天”

  2005年5月9日下午,霜天在参加一个新闻发布会,一位杂志社朋友向他征求意见:可否将他发表在“博客”(即WEBLOG,网络日志的简称Blog的中文音译)上的一篇文章在杂志上发表。

  “霜天”是林先生的网名,他是有7年网龄的老网虫,2004年7月,霜天开通了第一个博客,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目前,《第一财经日报》通过调查得到的数据可以大致推断出,中国有200万网民在打理自己的博客,所以按照保守估计,至少有超过200万个人博客网页。

  通过这些博客的努力,中国每天至少产生10万篇博客日志。这些用户的堆积,使得国内几十家博客类专业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成为互联网上的新亮点。有专业分析人士甚至认为,博客将会成为继短信、游戏之后互联网的又一利益增长点。

  博客的热度从各大博客网站向记者公布的数字可见一斑。博客中国董事长方兴东在5月8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告诉记者的数字就超过了200万。他认为,目前国内的博客用户数目已经达到500万人。

  2005年底,博客中国发展的目标是注册用户1000万人。

  中国博客网,他们宣称仅仅自己一家网站已经拥有200多万注册用户,中国博客网一位负责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该网站的注册用户中,超过80%都建立了自己的博客,网站的博客数量已经超过了165万个。

  博客中国市场推广部王吉鹏告诉记者,做到1000万人这个数量级,获利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方兴东自己的时间表是2年内上市,庞大的注册用户数,对于他来讲尤为重要。

  霜天和他的网友们之间流行着一个拼音简写“TK”,它所代表的中文含意是“偷窥”。当他们浏览他人的博客网页时,便会以这个简写来形容自己的行为。

  事实上,每天超过10万篇的博客文章,可能被博客网站挑选出来放在重要推荐位置的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更多的博客文章被淹没在文字海洋中。

  国内几大博客网站的发展初期都引入了风险投资。

  博客中国网站的头期融资超过100万美元,很大一部分来自软银公司(日本投资集团,下称“软银”)。业内把软银提供的融资称为“过桥贷款”,即这笔融资可以帮助博客中国做大。

  为节约资金,博客中国几乎没有大型的市场推广活动,它的投入主要用于网站的技术开发、人力成本。目前,博客中国只有130名员工,与三大门户网站的员工人数不在一个数量级。

  中国博客网则获得了来自IDG(美国国际数据集团)的融资。中国博客网董事长胡之光以“董事会决议”为由,拒绝向记者透露融资额,但他表示,目前中国博客网的现金充足,“我们没有赢利压力。”

  被投资商看好,说明博客专业网站可能有着美好的市场前景。但一些不同的声音也开始出现。博客网站兜里的盈利法宝

  一些博客网站的经营者自己就认为把公司做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斗牛士网站创始人刘韧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博客文化不足以支撑起类似中国博客网这样的专业博客网站。无论是技术还是用户级数,都无法同雅虎、MSN这样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相抗衡,博客内容最终也会成为这些网站服务品种的一部分。

  刘同时也认为,斗牛士为业内人士提供交流平台,这样的行业式博客功能的站点,则可以在大型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夹缝中生存。而事实上,斗牛士也已经生存了5年之久。

  虽然斗牛士各个子网站的注册用户总数只有20万,这些用户的忠诚度极高,活跃用户的比例也极高。他们有着相同的行业背景,因此更愿意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展示自己,就意味着能够获得更多机会,被更多同行认可。

  类似斗牛士这样半商业化网站,在博客类网站中是一个特例。目前为止,斗牛士的专职人员仍然只有3名,预计2005年底,斗牛士专职人员也不会超过7人。

  斗牛士低成本的运作,是它能够在博客类网站中生存的最主要手段。

  赛迪咨讯顾问有限公司(下称赛迪咨讯)分析师张林强亦说,目前可以想象的博客网站赢利方式,不足以支撑专业博客网站的生存。“它的收益来源具有不可靠性。”

  方兴东则不以为然。他认为,网络广告、无线增值(即短信、彩信等)、用户的增值服务(即开发博客文章的商业价值),这些是博客网站的三大收入来源。而博客中国网站上铺天盖地的商业广告,也印证方兴东对网站迅速获得正现金流的迫切心情。

  但是,上述模式能否给博客网站铺就一条平坦的上市之路,还存在疑问。非主流的快乐和痛苦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证券分析师认为,博客只是目前互联网功能的一个组合,并不是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因此,投资银行并不会看好它,同时,目前国内博客网站的规模较小,销售收入尚不明朗。

  博客中国市场推广部的王吉鹏告诉记者,作为中国博客第一门户,博客中国并不担心排在身后的这些博客网站,真正让他们担心的是诸如QQ、MSN等及时通讯服务商,“他们整合博客功能将是很可怕的。”

  已经拥有庞大用户基数的网络服务商,他们的主流地位使博客业务的开展轻车熟路。

  因此,一方面是专业化媒体出身,一方面是大众化媒体的发展目标,博客网站需要在其中找到自己的道路。

  中国博客网每天产生6万多篇博客文章,浏览这些文章的眼球,体现了这些文章的价值。为此,中国博客网通过和出版社的合作已经出版6本书,这间接证明了博客网站非主流的色彩。

  分析师张林强认为,虽然博客爱好者每天制造了大量信息,但这些信息的价值量和含金量有限,能够具备文字加工能力,并使之推广的,只是其中的极少数,大量博客文章仍然无法产生社会效益。因此,它只能是一个信息发布平台,而无法成为媒体。

  例如在博客界引以为傲的克林顿性丑闻事件的报道,事实上,正是后来经传统媒体的报道,才放大了它的效果。

  博客文章的价值,是博客专业网站的价值体现的重要组成。例如在博客中国的用户增值服务计划中,就出现了考虑如何把博客爱好者的文章进行商业化操作(比如,对一些有价值的文章,网站设置成收费阅读),进而网站与用户分成的想法。

  霜天亦是希望自己的文章被商业化操作的博客爱好者。作为一个房地产专业的资深记者,他的第三个博客出现在一家房地产网站上,他希望自己采写的报道能够影响更多读者。像他这样有着直接利益需求的博客爱好者们的文章,挤满了博客网站的首页链接。

  对于开发博客文章的商业价值,分析师张林强认为,当网站尚无收益时,网民会默认网站帮其扩散影响力,但当见到收益时,则会因为版权问题,使得这种模式难以实现。

  张林强认为,中国的博客爱好者的持续度是有限的,绝大多数网民不会是文字专业制造者,当热潮过去,更多网民只会成为读者,而不是作者。张同时认为,未来的博客形式的发展目前还很难预料。随着新技术的产生,未来的博客,也可能不仅仅是目前的以文字和图片形式来表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1日 02:30 第一财经日报

博客的诱惑与困惑:如何来利用商业价值赢利

2005-05-11

  风风火火的博客也面临这样一个经典的问题:如何将商业价值转化为商业模式?

  微软的涉足让博客的商业化问题骤然敏感起来。4月6日,微软宣布正式推出MSN“博客”服务—MSN Spaces。自从2004年12月试运行以来,MSN Spaces已经吸引了450万用户。此前不久,微软的竞争对手雅虎也推出博客服务“Yahoo!360”,而Google则早于2002年便推出了名为“Blogger”的类似服务。随着MSN、雅虎、Google等美国互联网巨头纷纷推出博客服务,博客已经成为席卷全球的新一轮互联网热潮。

  国内的几个博客网站—博客中国、中国博客网和BlogBus纷纷获得风险投资,甚至传闻博客中国两年之后将赴纳斯达克上市,国内的博客风潮也呈日益高涨之势。

  而在博客风风火火的背后,博客创业者们遇到了一个经典的问题,即如何将商业价值转化为商业模式。

  与国外博客热潮中的主角都为互联网巨头不同,国内博客热潮中的主角都是形单影只的博客创业者。这意味着在博客商业模式的探索方面,国内的博客们肩负着更重的压力。

  博客的商业价值

  同任何新兴的互联网应用形态一样,博客的商业价值不容置疑,甚至被认为将重新定义互联网。

  原联想投资副总裁,现为博客中国COO的谭涌泉认为,互联网就是内容产生和提供的平台,而博客改变了内容产生的方式。

  博客(Blog)源于“Web Log(网络日志)”的缩写,是一种十分简易的个人信息发布方式,即让任何人都可以像免费电子邮件的注册、写作和发送一样,完成个人网页的创建、发布和更新。博客是继Email、BBS、IM(即时通讯)之后,出现的第4种网络交流方式。

  “博客的关键在于,它使得你的通讯更加便利。”2004年中,在微软总部举行的年度CEO峰会上,比尔盖茨首次对博客表现出兴趣,并且特别提及“博客正脱离电子邮件和网站的缺点”,有望成为未来新的商务交流工具。

  2月18日,一条“盛大将收购新浪”的消息出现在中国的一家博客网站上。第二天早晨,该博客网站首页已充满了上百条有关盛大收购新浪19.5%股份的消息和评论,并在第一时间出现了分析此事前因后果以及发展走向的专题。而此时,传统媒体和各大IT新闻网站还根本没有任何关于这个消息的报道。

  实际上,同传统媒体或IT新闻网站抢夺新闻,并非博客网站的核心价值。博客网站最大的价值就是能吸引特定客户,并建立很好的忠诚度。尤其是一些优秀博客,可以吸引该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群体。对于那些急于想打开市场或是关注高科技受众的行销商,这无疑是博客最大的商业价值所在。

  抢滩博客

  在国外互联网巨头的推动下,国内为数不多的博客网站终于开始了一些商业化的探索。而风险投资也为博客网站的商业化探索提供了有限度的支持。

  “并购是博客商业化运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博客中国一位负责人表示。1月5日,博客中国宣布全面并购博客动力网站。在此之前,BlogBus在2004年5月和12月分别收购YourBlog和52Blog(www.52blog.net)。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博客中国今年上半年还会并购一两家博客网站,在融资后迅速整合,成为一个真正的博客门户。

  在“频繁”并购的背后,则是风险投资的有限度的支持。据业内人士透露,Blogbus已经获得维众中国投资机构(UCI)几十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并且将在接下来的五月份进行第二轮融资。此前,中国博客和博客中国也已先后赢得来自IDG VC与软银亚洲等的青睐。

  自2003年互联网行业开始回暖之后,风险投资似乎又恢复了一掷千金的本色。2004年,美国风险投资公司投向IT产业的资金总计为113亿美元。然而,在博客风潮迭起的美国,博客初创公司2004年也仅仅获得了6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这显示出风险投资对博客这一领域的商业化前景似乎还处在观望之中。

  传统商业网站也纷纷进军博客领域。继网易首家开通并建设博客社区后,搜狐、TOM以及和讯等网站也都陆续推出了博客。

  然而,博客网站如果梦想融到更多资金甚至有朝一日能够上市,那么其盈利模式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从风险投资的角度来看,第一轮的风险投资者也许可以接受没有盈利模式的博客网站。但是对于第二轮、第三轮融资,甚至上市来说,成熟的盈利模式则是不是缺少的“硬件”。

  博客中国就表示自己目前并没有成熟的盈利模式,其主要的收入将来自三个方面:广告收入、无线增值服务和向博客用户提供增值服务和应用程序收取的服务费。

  诱惑与困惑

  尽管国内的博客网站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但是博客是否可以商业化仍然是一个疑问。

  如何把超强的人气所蕴含的商业价值转变为商业利益,这始终是互联网行业的一个经典命题。在博客出现之前,类似的命题已经存在很多。

  2000年9月14日,搜狐以3000万美元的代价收购ChinaRen,从而在当时一举获得780多万元的注册用户及每天4400万网页浏览量。截至目前,ChinaRen的注册用户已超过3500万,页面平均日访问量达到2500多万人次。然而在商业化方面,ChinaRen也仅仅是做到盈利而已,巨大的人气至今还没有演化为巨大的商业利益。

  实际上,美国的互联网巨头们并没有指望博客能够马上带来丰厚的收入。微软MSN互联网部门通信服务副总裁Blake Irving表示:“我们希望该服务能够吸引美国以外的更多互联网用户,该服务还将以15种语言拓展到30个国家和地区。”

  尽管Google早在2003年就通过收购Blogger推出了博客服务,但是目前Google似乎还没有为Blogger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

  2003年2月,Google并购了全球最大的博客托管服务网站Blogger.com母公司Pyra实验室。Pyra成立仅3年半,博客注册用户已达数百万。尽管Blogger.com人气极旺,但由于缺乏收入,三个创始人中的两个被迫离开公司,只剩下Evan Williams独自奋战。如果不是Trellix公司的CTO Bricklin(他也是一个著名的博客)出手相助,通过和Pyra签定技术转让协定为Pyra提供资金,Pyra早已破产。

  Google购并Pyra主要是为用户提供评论和发表内容的协同应用服务。并购之后, Google不仅成立了专门负责博客注册的AdSense公司,还为登记在册的博客招揽广告客户,并依据点击率每月分红。但这种商业模式仍然还在探索之中,第一季度净利润高达3.69亿美元的Google似乎也不急于为Blogger的收益发愁。

  相对于拥有强大的付费搜索广告客户资源的Google,国内尝试商业化的博客网站可谓是一穷二白。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尽快找到博客的商业化模式,将是中国博客创业者们的一个世界性任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0日 15:44 互联网周刊

国内网络广告今年预计增长四成

2005-05-11

  国内门户网站搜狐的CEO张朝阳昨天(10日)在上海表示,中国的门户网站三年后将更具竞争力和利润上升空间,因为今天大流量的免费用户群对于网站未来的竞争力“犹如伏在水底的巨大潜水艇”。

  张朝阳此番来沪是参加昨天举行的“搜捕网招商加盟大会暨网络创业与财富论坛”,他在论坛上透露,搜狐网站的搜索引擎“搜狗”,自运营以来已为搜狐赢得8000万元的纯收入,这还不包括分给渠道商的近半数的纯利润。

  截至2004年底,我国网民在线注册人数达9400万人,居世界第二位。去年我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完成了9087亿元。

  而给予国内互联网更大上升空间的,是网络广告的迅速增长。据此次论坛发布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国内80%以上的企业有网上推广自身影响的需求,95%以上的企业需要进行形象宣传。

  另据艾瑞市场咨询最新推出的《2004年中国网络广告研究报告》显示,2004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已达到19亿元,较2003年增长75.9%;预计2005年网络广告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7亿元,较2004年增长42.1%;2006年则预计达到40亿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1日 02:31 第一财经日报